新中国成立后,随着国家经济逐步恢复并不断发展,国内的经济贸易也呈现出了飞速增长的态势。在这一背景下,如何有效地发展对外贸易,成为了当时政府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。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外贸易的管理和发展,1952年,经过中央的批准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,决定撤销原有的贸易部,代之以新成立的商业部与对外贸易部(简称外贸部)。
外贸部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对外贸易体系的初步构建,该部门存在了整整三十年,期间为我国的对外援助、贸易推动、海关管理以及商品检验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。1982年,外贸部与出口管理委员会、对外经济联络部及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合并,成立了对外经济贸易部,简称外经贸部。在外贸部存在的这三十年里,共有五任部长(其中包括一任代理部长),那么,这五位“外贸部一把手”分别是谁呢?
展开剩余74%叶季壮
叶季壮是外贸部的首任部长。他早在红军时期就开始了后勤与供给方面的工作,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,叶季壮建立了一整套适应当时战争条件的供给体系,并且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后勤人才,这为军队的后勤保障与革命事业提供了有力支持。新中国成立后,叶季壮继续在经济建设领域发挥才干,出任了贸易部的首任部长。任职期间,他在活跃国内市场、抑制通货膨胀和恢复国民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,极大地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复苏。1952年外贸部成立后,叶季壮继续担任部长,他为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合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。然而,1965年,叶季壮因中风住院,外贸部的工作由林海云代为负责。
林海云
林海云在革命时期主要从事经济工作,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期间,他通过巧妙的经济手段帮助冀南根据地的军民渡过了艰难的时期。新中国成立后,林海云进入贸易部,负责对外贸易司的工作,积累了丰富的经验。外贸部成立后,林海云迅速崭露头角,担任了外贸部部长助理、副部长等重要职务,成为叶季壮的得力助手。1965年,叶季壮因病住院后,林海云代理了外贸部部长一职,然而由于健康问题,林海云在1970年卸任代理部长,之后白相国接任。
白相国
白相国,原为一名军人,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。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的特殊背景,许多军队干部进入了政府部门工作,白相国也在这一时期进入了外贸部。1970年,林海云因病住院后,白相国接任外贸部革委会主任,实际上相当于外贸部部长的职务。白相国在十年浩劫期间,凭借坚韧的个性和过人的智慧,带领外贸部度过了极为艰难的时期。然而,1973年他被调回部队,此后李强接任外贸部的新任部长。
李强
李强在土地革命时期,曾在中央特科工作,长期从事情报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在邮电部无线电总局和电信总局担任重要职务,负责推动国内的通信和电力事业。1973年,李强接替了白相国,成为外贸部的新任部长。上任后,李强在极为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,顶住压力,坚决维持了外贸秩序,力图减少“四人帮”对外贸工作的干扰与破坏。1981年,李强卸任外贸部部长一职,随后郑拓彬接任,成为外贸部的新任部长。
郑拓彬
郑拓彬是外贸部的最后一任部长。新中国成立时,郑拓彬便加入了贸易部的对外贸易司工作,起初只是一名副处级干部。凭借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,郑拓彬逐渐成为了外贸工作的重要骨干。尤其是在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间,郑拓彬不仅承受了巨大的政治压力,还成功地应对了许多复杂的挑战。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郑拓彬被中央派往上海,参与了清除“四人帮”余党及其阴谋的工作。此后,他获得了中央的重用,1977年被任命为外贸部副部长,1981年升任部长。1982年,随着外贸部的撤销,郑拓彬继续担任新成立的对外经济贸易部的第一副部长,继续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事业贡献力量。1985年,郑拓彬被任命为外经贸部部长,直到1992年退休。
这些外贸部的领导人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,凭借着各自的才干与努力配资利息计算公式一览表,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体系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。他们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困难,也度过了“文化大革命”的风雨,最终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,将中国的对外贸易带向了更加广阔的舞台。
发布于:天津市卓信宝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